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肿瘤病例 >

纵隔肿瘤的种种迹象

更新时间:2018-06-19 12:04:33

纵隔的位置,上自胸腔入口,下至横膈,前至胸骨后面,后至胸椎体前缘与两侧脊柱旁沟,两侧为肺门。传统上将纵隔分成4个解剖区,即上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纵隔内有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可产生各种肿瘤、癌样病变和先天性发育异常。它们在X线检查时全部表现为纵隔肿块。这些肿块,除由气管、支气管、食管、心脏所产生的肿瘤外,还有瘤样病变、一些炎性包块,在习惯上均称为纵隔肿瘤。由于纵隔的解剖位置较固定,在其每一解剖位置上有一定的组织与器官结构。如果这些组织或器官结构产生肿瘤,即可知其具体位置,有利于X线检查和临床检查诊断,可早期得出较肯定的诊断和治疗。例如,神经源性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后纵隔;先天性囊肿,位于前中纵隔;异位甲状腺肿瘤,位于上纵隔等等。

纵隔肿瘤往往无明显症状,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由X线检查偶然发现。纵隔肿瘤的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及是否压迫、侵犯邻近组织器官有关。

呼吸道症状。当肿瘤压迫或侵入支气管和肺时,可引起干咳、气促、紫绀或咯血。症状的程度可因体位而异,若伴有肺不张或感染,可同时有发热、咳嗽、咳痰。这些症状多见于胸内甲状腺肿瘤和淋巴瘤。

食管受压时,发生下咽障碍,但患者能吞咽下去。多见于后纵隔肿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颈部、上胸部和颜面部浮肿、青紫、静脉曲张。常见于恶性淋巴瘤和纵隔其他恶性肿瘤。

神经刺激症状。诸如声音嘶哑、膈肌麻痹、肋间神经痛、霍纳综合征、消化道功能紊乱。多见于胸内甲状腺肿癌和神经源性肿瘤。

胸骨后不适、隐痛,是各种纵隔肿瘤的最常见症状。若出现剧烈疼痛,通常为恶性指征。

其他症状。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有头颈部肿块自行消失历史,或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现象。这对诊断很有帮助。畸胎瘤穿破入肺,咯出毛发及皮脂样物为其特有的症状。胸腺瘤可有重症肌无力症状等,均应予以注意。

纵隔肿瘤的检查手段主要是X线检查,包括:多轴透视、高电压胸部平片、分层摄片、记波摄影、食管钡餐透视、支气管造影、纵隔充气造影、淋巴造影、脊髓造影及CT摄片等。其他辅助检查有:超声波检查(有否出现肿瘤内液平、实质不均质超声波改变);生化测定;同位素扫描等。均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必要时,还可作间接喉镜及气管镜检查,对于发现肿瘤

侵犯支气管及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均有帮助。

原发性纵隔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最多见。这4种肿瘤占纵隔肿瘤的85%左右。其次为各类囊肿其中80%以上是良性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以年幼者居多。

纵隔良性与恶性肿瘤可从生长速度、肿块轮廓、骨骼改变、上腔静脉是否阻塞、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方面来加以鉴别。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缘规则、锐利,有压迫性骨吸收、骨萎缩,无上腔静脉阻塞和远处转移。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边缘模糊、有毛刺,大小难以估计,有侵蚀性骨破坏,有上腔静脉阻塞和远处转移。

由于纵隔肿瘤80以上为良性,而且有一定的定位性生长,故绝大部分可予以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目的。例如,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中纵隔的各类囊性病变、上纵隔及前纵隔的胸内甲状腺瘤、良性畸胎瘤。其他如淋巴瘤、胸腺瘤等,采用术前或术后放疗、化疗,也有很好的疗效。因此,纵 隔肿瘤的预后一般较好。不过,患者如出现声音嘶哑、膈肌麻痹、持续性胸痛、霍纳综合征或上腔静脉综合征,则提示纵隔肿瘤有恶性变,其切除率很低,并且预后很差。

本站部分内容或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271533443@qq.com” 三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