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医院动态 >

身体有炎症距离癌症有多远?小心这几种炎症成为癌症帮凶!

更新时间:2018-06-19 12:54:47

// 炎症如何转变为癌症//

更多发现,点击上方“陕西百姓健康网”一键关注

导语 | preface

肠炎、肝炎、胃炎、胰腺炎……炎症性疾病生活中并不少见。

你一定好奇,炎症距离癌症到底有多远?

炎症,有时是癌症的帮凶

医学上,癌症,是指恶性的肿瘤;炎症,是指机体对组织细胞损伤的反应。表面上看,两者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不过,近年研究表明:

大约1/5的癌症患者有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4/5的癌症患者找不到慢性炎症背景,然而,其癌症组织内也有炎细胞浸润。

简单的总结下,就是炎症有时候会是癌症的帮凶,是可能引起癌症因素之一;而有时,炎症是癌症的伴随现象。

1. 肠炎→肠癌?

不一定所有肠炎都会癌变,不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被普遍认为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很多溃疡性结肠炎人群对炎症不够重视,发病就吃点消炎药,结果治标却不治本,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由轻变重,甚至最终癌变。

2. 肝炎→肝癌?

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炎会增加肝癌风险,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如果不注意治疗,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肝硬化,而肝硬化不及时治疗,就可能恶化成肝癌。

3. 胃炎→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进而发展为胃癌。世卫组织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为类致癌原,它可以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议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

4. 宫颈炎→宫颈癌?

并不是所有宫颈炎都会癌变,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炎症,如果不治疗,8-10年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而对于淋球菌、衣原体引起的宫颈炎,是不会发展成宫颈癌的。

不过,这也提醒女性朋友们,平时要注意卫生问题,用洁净的内裤、卫生巾等;性生活要注意自我保护,最好使用避孕套。过早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有多次流产或分娩史、有性传播疾病等人群更容易感染HPV病毒,最好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

5. 胰腺炎→胰腺癌?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的病史。一般来说,急性胰腺炎如果反复出现,不好好治疗,很容易发展成慢性胰腺炎,增加了胰腺癌变的风险。

合理饮食对预防胰腺炎非常重要,酗酒和暴饮暴食是引起胰腺炎症的“凶手”,平时要尽量避免。

6. 前列腺炎→前列腺癌?

前列腺炎毫无疑问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不过距离癌变还很远很远。虽然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可能转变成癌症,但也有研究数据表明,未发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因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不必有担心癌变的心理包袱。

男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饮水,不憋尿,注意意保暖防止受寒,尽量避免久坐等行为。

7. 乳腺炎→乳腺癌?

并不是所有乳房疾病都能和乳腺癌扯上关系,一般来说,非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并没有很大关系,比如有些乳腺囊肿、乳腺炎、乳头排液等。虽然乳腺炎常见于女性生育后的哺乳期,由于女性哺乳时的不正确处理所致。但非哺乳期也会出现乳腺炎,最好引起重视,不及时治疗很容易伤害乳房,也许会增加癌变几率。

建议女性要勤换内衣,不要攒在一起洗,最好少使用洗衣机清洗内衣。

8. 鼻炎、鼻窦炎→鼻癌?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任何研究表明鼻炎会导致鼻癌。

不过,也不排除急性鼻炎引发急性鼻窦炎症,甚至反反复复转化为慢性鼻窦炎症。而据研究,大部分的上颌窦癌患者均伴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并且鼻窦炎的鼻窦发病率与鼻窦癌的发病率成正比。

9. 咽炎→咽喉癌?

有些慢性咽炎患者担心反复发作咽炎会引发癌症。其实不必担心,慢性咽喉炎进展为癌症的可能性极其小,几乎是“平行”的两条线,难以交叉。但这也不能成为不重视咽炎的借口。

不过,有些肿瘤的早期症状和慢性咽炎相似,比如鼻咽、口咽等下咽癌,这点要小心。

相关阅读

癌症预防的十条建议

这10条推荐基于循证医学,值得信任。

一起看看哪些我们能做到。

1.不能胖

保持健康体重是降低患癌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尽量保持在体重指数的区间低值。保持体重显然可以带来很多益处,比如好看啊、同时也显著减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特别是腰部过多的脂肪(此处要有肌肉)像是个”激素泵“,不断释放雌激素进入血液,同时身体中其他激素的水平也相应增加,这些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与结肠癌具有直接相关性,与胰腺癌、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绝经后妇女)也有密切相关性。

所以,不能胖!

2.动起来

研究发现规律运动可以保持体内激素水平的稳定,这有助于减少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规律运动也能增强免疫,当然也能让你看起来更有精神,对工作对生活对身体都有好处。

具体来说,每天30分钟的较强运动(比如快跑,让你出汗并感到有点喘不上气来)或者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

运动,有总比没有好,所以不要找借口。

运动,会让你更棒!

3.太甜的不要

甜的食物往往伴随高热量,高热量常常给我们满足感,但请尽量减少或者避免。

长期的高糖高热量慢慢会化为一大块肉肉贴在你的腰上,显然增加了患癌风险。

具体来说,平时生活或许可以多关注一下营养成份表。同样重量(100克)的一个苹果和一块巧克力,其热量可以相差10倍(520卡vs. 52卡)。520卡大概多少呢,大概就是跑步机上快跑8-10公里的消耗,吃了不跑就又变肉肉了。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吃点低热量的苹果身体好。

含糖饮料热量高而且还不顶饿,喝了刚好开了胃。所以,好喝不要贪杯,浅尝辄止。

干净的水是最佳的饮料之一,当然茶和咖啡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提神醒脑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

4.多吃蔬菜身体好

AICR推荐我们吃的,应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比如一餐饭,2/3应该是蔬菜、水果、豆类和全谷物(全麦面包、燕麦等)。

研究认为植物性食物可能可以预防口腔、咽、喉、食管和肺部等肿瘤。植物性食物富含植物纤维和维生素,当然热量也不高,利于排便、避免发胖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另外,植物素可以明确保护体内细胞的损伤,这也是可以预防癌症的原因。

所以,多吃水果多吃菜身体好。

5.少红肉

牛肉、猪肉、羊肉这些红肉可以做成牛排、肋排、烤肉,实在美味。

但是!已经有明确证据说明这些红肉和加工肉类(熏肉、腌肉、香肠、培根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确切相关性,和胃癌的发生也可能相关。原因在于红肉含有比如血红素铁(红肉之所以红)等物质,而血红素铁明确可以造成结直肠内壁的损害,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香菇,蓝瘦。

又但是,AICR认为每周进食不超过500克(做熟了的重量)的红肉是不会增加患癌风险的。

但是,任何重量的加工肉类(熏肉、腌肉、香肠、培根等)都会增加患癌风险。原因在于加工肉类离不开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烟熏、火燎、防腐剂等)是致癌物,对体内细胞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从而引起癌症。

因此,牛排请吃点贵的,少吃点没事。加工肉类还是尽量不吃。

6.少喝酒

如果单纯从预防癌症的角度来说,滴酒不沾才是最正确的。因为酒精明确增加男性包括口腔和咽喉(HR,5.13)、食管(4.95)、肝脏和结直肠罹患肿瘤的风险;可能增加女性结直肠和胃癌的患癌风险。

科学家也尝试解释为何酒精致癌,理论之一是酒精可以之间损害DNA,特别是酒后一支烟,你爽你的DNA都快断裂了。

滴酒不沾的生活又好像缺少点情趣,况且少量饮酒确实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此,AICR推荐适量饮酒(如果有饮酒需要的话),每天不超过2标准杯,女孩子不超过1杯。

7.少盐

高盐或腌制食物明显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这与胃癌高发于亚洲地区不无相关性。

相对来说,盐与胃癌的相关性稍微小一点。但为了健康考虑,每天不推荐超过2.4g盐的摄入。盐无处不在,除了一日三餐以外,饼干、零食甚至饮料中都可能含盐。

所以,不要口味那么重。

8.不要乱补

褪黑素100片不过20元人民币,做成某白金就身价倍增数倍,每年这么好的销量大概也是某些人交的智商费吧。

言归正传,无论什么白金黑金,都不应该乱补。

过多微量元素可以打破身体中营养平衡,并且某些微量元素与癌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比如过多的叶酸提高了前列腺癌(HR=1.24)和结直肠癌(HR=1.28)的患病风险,β-胡萝卜素提高了肺癌(HR=1.20)和胃癌(HR=1.54)的患病风险,硒可以增加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发生风险(HR=1.44),维生素E提高前列腺癌(HR=1.17)的风险。

ü额外微量元素和营养的补充需要足够的理由,比如:

ü有怀孕计划的女性可以口服叶酸直到怀孕后的第12周;

ü怀孕或哺乳期女性口服维生素D,必要是增加铁的补充;

ü6个月到5岁的小朋友注意补充维生素A,C,D,合理饮食。

ü虚弱的老年人可以适量补充多元维生素;

9.提倡母乳喂养

提倡单纯母乳喂养6个月,可以降低母亲体内与乳腺癌相关的激素水平,同时尽可能多的排出DNA受损细胞,这些都可以减少乳腺癌患病风险。

10.癌症患者也应该参考上述预防癌症的推荐

炎症有时是癌症“帮凶”

但不是所有炎症都会癌变

面对炎症不应该恐惧

炎症提醒我们关注身体

养生从生活每一点开始

陕西百姓健康网综合整理

主要信息来源 / 健康时报

·END·


本站部分内容或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271533443@qq.com” 三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