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保证人体每日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提高免疫力,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居民仍存在着营养失衡的现象,长期营养失衡会导致慢性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一、合理膳食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合理膳食营养即适合各种情况 (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劳动、负荷、健康状态等)的食物、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比。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 提高机体的劳动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 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 (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 6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 (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当营养平衡时,必能满足机体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促进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工作与劳动效率,而且还能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当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的热能营养素不平衡,即营养失调时,因某个或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久之,体内的营养储备严重消耗,则出现相应的病理性改变,继而发生临床上可见的营养缺乏病。反之,过量摄入热能和某些营养素,则可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发生,或因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发生中毒,有碍于健康。中国营养学会曾提出:“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唯一基础。因此,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维持人体健康与生存的重要条件[2,3]。
合理营养并不等于高档的精美的食品,如果认为只要多吃鱼、肉、豆类、水果或蔬菜,就一定是科学的饮食,某一种或某一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学特性,不可能完全符合人体对营养的全部需求,任何单调的饮食模式或偏食习惯都会造成一些营养素的过剩和另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从而导致人体营养失衡。
二、膳食与肿瘤的发生关系
如长期存在营养失衡或不良的饮食习惯,就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一些癌症如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及乳腺癌等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关系密切[4],调查发现,以高热量、高脂肪膳食模式为主的西欧和北美地区,结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和非洲等膳食脂肪相对较低的地区;胃癌发病率与吃油煎食物、笨并蓖、腌熏制食品含亚硝酸盐、亚硝胺、发霉食物(含黄曲霉素)等饮食习惯者呈正相关,与牛奶摄入量呈负相关,如美国在世界上牛奶消耗量最高,而胃癌发病率最低,日本胃癌发病率也正随牛奶消耗量上升而逐渐下降,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食管癌高发区多见于贫瘠地区[5]。足量的蛋白质不仅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肿瘤患者因各种原因常常出现负氮平衡而导致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受损,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6]。
过量饮酒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量饮酒者比非过量饮酒者口腔、咽喉部癌肿的发生率要高出两倍以上,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30~150%,皮肤癌发生率增加20~70%,妇女发生乳癌的几率会增加20~60%,在食管癌患者中,过量饮酒者占60% ,而不饮酒者仅占2%,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较大,如果饮酒或过量饮酒,其发生率将明显上升[4,7]。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癌症的重要因素。
许子亮等[8]对132例成人急慢性白血病的膳食进行调查发现白血病患者的豆类、蔬菜、乳类等食物的摄入明显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所建议的食物摄入量,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钙、锌和硒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百分比均低于80%,其中能量、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钙的摄入水平属严重缺乏状态(RNI 和AI 百分比为60%)。
肿瘤患者因为营养摄入受限,消耗增加等,有较大可能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或缺乏。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并且有可能加重癌症病情发展。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膀胱癌患者血浆维生素A、E浓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C缺乏,肝癌患者血浆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显著低于健康人[9]。
大量研究揭示维生素A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这可能与其调节细胞的分化、增生和凋亡有关,也可能与其抗氧化功能有关[10]。给患癌症的老鼠喂以大量的维生素A,可抑制其癌症细胞的扩散,而其被移植的癌细胞也会停止成长[11]。维生素B族对多种恶性肿瘤的产生具有防护作用,死于Kwashiorkor疾病的人,有90%都患了癌症,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中美和南非,多因为饮食中严重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如果供以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6的牛奶,便能康复。
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临床研究发现维生素E的衍生物如维生素E琥珀酸酯可抑制人白血病细胞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阻滞肿瘤周期、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等。而维生素C能将NO2还原为NO而阻断体内亚硝胺的合成,且参与癌细胞所释放的透明质酸酶的“生理学透明质酸酶抑制剂”的合成,所以具有对抗肿瘤的作用[12]。
流行病学资料也证实,人体内某些癌症的发生与维生素C缺乏有关,如我国食管癌、胃癌高发区居民维生素C摄入量都较低发区低,癌症发病率与每日摄入维生素C量成反比。四川西北部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尿中维生素C含量仅为低发区的1/9-1/8[4]。老鼠在吃了各种药物、化学剂或染料后6天内,其尿中排出的维生素C会比正常情况下多50~70倍,并有产生癌症的征候[11]。
低碘饮食不但会引起甲状腺肿,还会导致甲状腺癌,也能促进与激素相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发生。持续性喂给老鼠缺乏碘的食物,容易得甲状腺癌。硒能促进正常细胞增生和再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损伤作用,清除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其含量与消化道、泌尿道肿瘤死亡率呈明显的负相关,与肿瘤死亡率也呈负相关[11]。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普及营养学知识,接受平衡膳食的观点,才能预防许多慢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将庞大的医疗开支节约下来。而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孩子从小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培养良好的膳食习惯,会使其终身受益。这种通过平衡膳食促进健康的观点对中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7、肿瘤患者手术后需要注意那些饮食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而饮食误区又常如影随形地引起很多疾病。很多人是“不会吃”、“不善吃”的,肿瘤病人更应该知道“怎样吃”、“吃什么”的问题。
脂肪:与癌症关系最大的营养元素
总脂肪、动物性脂肪和(或)饱和脂肪水平高的膳食可能增加肺、结肠、直肠、乳腺、前列腺等部位癌的危险性,动物性脂肪和(或)饱和脂肪水平高的膳食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胆固醇水平高的膳食可能增加肺癌和胰腺癌的危险性。同时,高脂肪膳食会增加肥胖的危险性,而肥胖会增加癌症的危险性。
碳水化合物(糖类):有正负两方面影响
精制淀粉含量高的膳食可能增加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危险性;高淀粉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膳食可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
糖类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危险性的可能机制,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多种寡糖若被大肠中的细菌利用,能引起肠道内菌群增生,粪便体积增加,并调节结肠的上皮细胞的更新。另一个作用是与胆酸结合,增加粪便体积,从而稀释致癌物的浓度,最终减少结肠癌的危险性。
蛋白质:尚未发现足够证据有相关性有部分相关性研究显示:
摄入高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存在相关性,但只有少数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这一发现,也有的证据提示摄入高的动物蛋白质有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证据不足。
有大量而一致的证据表明,摄入多量类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降低不同部位癌的危险性。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膳食可能降低肺、食管、胃、结肠、直肠、乳腺和子宫颈等部位癌的危险性,维生素C含量高的膳食可降低胃、口腔、咽部、食管、肺、胰腺和子宫颈等部位癌的危险性。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肿瘤的治疗方法及肿瘤的治疗请咨询我们在线专家,我们医院开通了全国爱心救助信息咨询平台,我们会尽全力为您解答,帮助患者尽快解除肿瘤的困扰,重新踏上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