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最近,某医院的综合治疗科来了三名患者,最小的 24 岁,最大的 65 岁,中间的一位 32 岁,他们虽然年龄各异,性格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诊断:胃癌晚期,腹腔转移。
医生在对他们的病史进行进一步了解后,我又找到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没有病史。
其中最大的65 岁的李奶奶充满怀疑的对医生说:“两个月前我才在社区医院进行了体检,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癌症晚期,我实在是无法接受。
”为什么会体检一切正常,却是癌症晚期?难不成真是检测仪器有问题?亦或是医生能力不行?还是……什么是防癌体检防癌体检是在常见癌症的高风险人群中应用有效的检查手段发现早期的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并对高风险人群及发现异常的人群进行有效干预管理的体检方式。
其目的是提高恶性肿瘤的早诊率,降低因癌症引起的死亡。
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有何区别防癌体检也称机会筛查,是在个体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个人及多个癌种进行的身体检查,其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可切除的恶性肿瘤,或发现没有症状的身体内既有的良恶性肿瘤。
防癌体检的目的就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早期或没有症状的癌症病人,或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或者在肿瘤发生浸润前,就能借助各种检查手段将其检出,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以期得到较好的预后。
一般的健康体检往往注重常规检查项目的全面性,筛检手段相对简单,并不一定包含针对某一特定癌症的专项检查手段,即使癌症检查项目,其检查的深度和专业的判断还是有待加强。
注意:健康检查与癌症筛查不是一回事。
防癌体检的重要性从世界范围来看,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然后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男性发病第1位为肺癌,第2位〜第5位分别是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女性发病第1位的为乳腺癌,第2位〜第5位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子宫颈癌。
明确自身的患癌危险因素,制定全生命周期相应的防癌计划,制定防癌体检等防癌措施,即使罹患肿瘤,只要在自然发病前被诊断,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彻底治愈,改变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预后,就能达到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目的。
防癌体检对预防癌症,避免由于癌症引起的死亡,意义重大。
比如,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13%,但通过体检发现的早期肺癌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近90%。
其他恶性常见肿瘤,如胃癌、结肠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早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达到100%。
以上癌种,均可以通过防癌体检早期发现。
防癌检查的高风险人群以下四类人是癌症的高危人群:1.长期从事下列工作或经常与其接触者,如石棉、苯、镉、铬、镍、砷、木屑、放射线、氡及氡子体、紫外线、烷化剂、芳香胺、多环芳烃、已烯雌酚、氯乙烯、4-氨基联苯、双氯甲基醚、煤烟和焦油、杀虫剂、橡胶、冶炼业、家具制造等。
2.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和现有癌前期疾病的人。
3.长期吸烟或重度吸烟者、被动吸烟者、嗜酒者,以及有其他特殊嗜好者。
4.其他情况:如患有乙型、丙型慢性肝炎,肝硬化。
艾滋病患者、肥胖、不育、未曾哺乳、性交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同性恋者及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等。
各大癌症与生活因素中国的癌症病种比较集中,主要癌症有6种: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这6种癌症发病占中国所有癌症发病的近8成,死亡占比也接近80%左右。
曹老师,生活中哪些习惯会引发这些癌症出现。
40岁以上要特别注意肺癌年龄>40岁,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吸烟史≥20包/年。
2.被动吸烟≥10年。
3.有慢性肺疾病史。
4.职业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等的人群。
乳腺癌年龄>40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未婚、未育、未哺乳。
2.足月产年龄超过35岁。
3.月经初潮时间早、绝经年龄晚。
4.长期进食高脂肪饮食者。
5.绝经后肥胖。
6.长期精神压抑、心情郁闷。
7.乳腺手术史。
8.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9.雌激素替代治疗的人群。
肝癌年龄>35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有慢性肝炎病史。
2.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携带者。
3.经常饮用烈性酒。
4.长期劳累。
5.有重度脂肪肝、肝硬化和糖尿病。
结肠癌年龄>40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结肠息肉,有结肠息肉家族史的20岁以上家族成员。
2.膳食因素:喜欢饮酒、吃肉,长期吃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群。
3.慢性结肠炎病史。
4有一级亲属曾患大肠癌。
食管癌年龄>40岁,来自农村食管癌高发区(山西、河南、河北)和城市的高危人群(具有以下因素之一)。
1.长期吸烟。
2.长期大量饮烈性酒。
3.胃酸反流刺激导致Barrett’s食管。
4.喜食烫食。
5.营养失衡。
6.经常食用霉变的食物。
胃癌年龄>40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幽门螺杆菌(Hp)持续感染。
2.长期食用高盐、烟熏食品。
3.有胃息肉、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等病史。
4.有胃癌家族遗传史。
5.贫血。
宫颈癌年龄>40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性生活开始时间早(18岁以前)。
2.多个性伴侣。
3.HPV(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亚型阳性及其他亚型持续阳性。
如何进行癌症检查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胃镜和肠镜这三种消化道肿瘤胃镜和肠镜是最准确的检查方式,被称为这三种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肝癌:甲胎蛋白结合B超检查超过80%以上的肝脏肿瘤患者都是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患有乙肝的人每个月至半年要进行甲胎蛋白结合B超检查。
肺癌:胸部CT检查40岁以上的人做胸部CT检查,而不是普通胸片来筛查肺癌。
乳腺癌:钼靶X线摄片辅以B超检查宫颈癌:HPV、宫颈细胞学涂片30岁开始就可以做宫颈方面的筛查,如果连续两年正常,则推荐间隔1-2年再检查一次。
卵巢癌:阴式B超检查对于有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阴式B超加血清学的检查。
甲状腺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甲状腺癌筛查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适龄人群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20-60岁年龄段防癌重点20+岁注意黑色素瘤20岁起,就可以开始观察某些危险信号,以便发现肿瘤。
这一阶段,你应注意以下风险:男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每年递增)、睾丸癌(20—39岁最常见肿瘤)、高胆固醇(心脏病主要风险因素)女性:黑色素瘤(25—29岁最常见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最常见原因)、高胆固醇乳腺癌(有家庭史的年轻女性风险增加)建议检查:男性:睾丸检查(每年)、皮肤检查(每年)、胆固醇检查、肝功能检查女性:盆腔及宫颈检查(每年)、宫颈涂片检查(25岁后每年)、皮肤检查(每年)、胆固醇检查、测量血压、肝功能检查此外,对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活动范围广,患传染病的几率相对较大,包括肝炎、消化道感染、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因此要特别注意肝功能及血常规五项及胸部X光检查。
30+岁女性警惕宫颈癌这一阶段,你应注意以下风险:男性:睾丸癌(占30—40岁男性肿瘤的15%)、结直肠癌(占30—40岁肿瘤的10%)女性:宫颈癌(30—40岁最常见肿瘤)、乳腺癌建议检查:男性:血压检查(经常)、睾丸检查(每年)、皮肤检查、血糖检查(可三年一次)、胆固醇检查(可五年一次)女性:血压检查(经常)、盆腔和宫颈检查(每年)、乳腺检查(每年)、血糖检查(可三年一次)40+岁男性关注结直肠癌从40岁开始,衰老的表现明显增加,很多癌症风险也增加了。
这一阶段,你应注意以下风险:男性:结直肠癌(占40岁以上男性肿瘤的40%)、生殖系统肿瘤(40岁以上前列腺风险增加,睾丸癌风险继续增加)女性:乳腺癌建议检查:男性:结肠癌筛查(每年)、前列腺检查(排尿异常者每年一次)、皮肤检查(每年)女性:乳腺检查(每年)、钼靶检查、卵巢检查(绝经有家族史者每三年一次)此外,无论男女,为预防肝硬化、肝癌或黄疸的发生。
建议每年做1次肝功能检查,如果你经常大量饮酒,检查的频率应该更高。
无论男女,为预防肺癌、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炎。
建议每年进行1次肺部检查。
如果你是烟民,应该缩短检查间隔。
50+岁女性卵巢癌高发这一阶段,你应注意以下风险:男性:前列腺癌(50岁以上高发,发生率达1/38)、结肠癌脑卒中(55岁以上风险每10年增加1倍)。
女性:结肠癌(女性第二大致死癌症)、卵巢癌心脏病(50岁以上女性第一死因)。
建议检查:男性:前列腺检查(每三年一次)、结肠癌筛检(每三年一次)女性:结肠癌筛查(每五年一次)、卵巢检查(每三年一次)、盆腔检查(每年一次)、宫颈检查(每年一次)、乳腺检查(每年一次)。
60+岁全面关注身体健康从60岁开始,除了平时关注的那些项目,身体不适的地方将引起我们更多的注意。
这一阶段,你应注意以下风险:男性:前列腺癌(发生率1/15)、结肠癌、脑卒中女性:结直肠癌建议检查:男性:前列腺检查(每年一次)、肠癌筛查(每三年一次女性:乳腺(每年一次)、宫颈检查(每年一次)、结肠癌筛查(每三年一次)提醒:65岁后没有必要做子宫颈涂片检查,而70岁之后也没必要做乳房X光检查。
特别提醒过度依赖体检中的癌症筛查,不如及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烟草●降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规律的身体锻炼●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酒精摄入●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家族亲戚的身体状况,以及自己的患癌风险。
●保持定期体检和合理的癌症筛查作者:曹伟 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文章转载自陕西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