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疾病资讯 >

抗肿瘤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更新时间:2018-06-19 12:08:02

抗肿瘤药物可以治疗肿瘤没错,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可是相对而言,它也是有缺陷的,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有的还会有不良反应。如前所述,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多种,以下选择常见者分别介绍其表现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骨髓抑制

(一)临床表现

骨髓抑制是化疗时最常见的重要限制性毒性反应。一般先出现粒细胞减少,其次出现血小板减少。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加大,红细胞也会受到影响。不同类型药物骨髓抑制程度、出现及持续时问以及骨髓功能恢复时间均有不同,但同类药物之间也可有明显差异。另外,不同药物对白细胞或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一定偏向性。

骨髓抑制较明显的药物有紫杉醇、紫杉特尔、长春瑞滨、替尼泊苷、长春地辛、依托泊苷、卡铂、阿霉素、吡喃阿霉素、甲氨蝶呤、氮芥、米托蒽醌和异环磷酰胺等,长春新碱、顺铂、一氟尿嘧啶等骨髓抑制较轻,博莱霉素、平阳霉素无骨髓抑制。丝裂霉素、吉西他滨对血小板影响较明显。亚硝脲类药物如卡莫司汀、环己亚硝脲和司莫司汀等为迟发性骨髓抑制,使用时应予注意。其他药物白细胞减少最低值多出现在用药后1~2周,约2~3周可恢复。而亚硝脲类药物白细胞减少最低值可出现在六周左右,大剂量时白细胞减少有8~10天和28~32天两个低峰,后者尤甚,恢复需8周以上。

白细胞减少到<1.0×109/L,特别是粒细胞<0.5×109/L时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持续时间越长越危险。血小板<50.0×109/L特别是<20.0×109/L时易于发生出血,可表现为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妇女月经期大出血等。

(二)防治

1.除急性白血病、多发行骨髓瘤之外,当白细胞<3.5×109/L,血小板<80.0×109/L时,一般不宜使用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应考虑停药、减量或换药。

2.白细胞<2.0×109/L,伴或不伴发热等感染征象时,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3.白细胞<1.0×109/L,粒细胞

4.血小板<50.0×109/L可酌情应用泼尼松或止血药物预防出血;血小板<20.0×109几时应考虑输注血小板治疗,合并使用泼尼松和止血药物。

5.注意生活细节如避免外出磕碰,用软毛刷刷牙,用电动剃须刀剃须,不要挤压鼻子或抠鼻孔等。抽血或输液拔针后局部压迫时间延长至3-5分钟。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一般就是上述情况, 不是所有人都不会有不良反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不良反应。希望上述知识对大家有好处。

希望对您的就医提供些方便,如有疑问,请点击本站的其他相关文章。

本站部分内容或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271533443@qq.com” 三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