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环境致癌物大多数为前致癌物,常需经细胞微粒体酶系统代谢,成为最终致癌物,然后与生物大分子,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质相结合,造成DNA的结构与功能改变,使细胞发生癌变。因此,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人类致癌环境因素按传统划分可归纳为化学、物理、生物三大类。
1.化学致癌物200多年以前,英国医生Pott发现扫烟囱工人的阴囊癌与多年接触煤烟灰和沥青有关。20世纪初,日本人用动物实验证明化学致癌物可以诱发癌症。人类的肿瘤约有80%与接触外界致癌物有关,这些大多属于化学致癌物。目前世界上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有数百万种,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试验证明,有致癌作用的有1 000多种。按化学结构分为:
(1)亚硝胺类: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癌症。
(2)芳香烃类:广泛应用于橡胶、制药、染料、塑料等行业,能诱发泌尿系统癌症。
(3)多环芳烃类:存在于汽车尾气、香烟、煤烟及熏制食品中,如苯并芘、乙苯蒽等,能致肺癌。
(4)烷化剂类: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导致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5)氨基偶氮类:主要存在于纺织、食品中的染料色素中,如猩红、奶油黄等可诱发肝癌。
(6)某些金属: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上述物质有的具有直接致癌作用,有的是通过代谢转变为致癌物质的。
2.物理致癌物所谓物理因素致癌,迄今仍以电磁辐射为主。
(1)电磁辐射:是一种以高速通过空间,不需要以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能量形式。电磁辐射对人类的远期效应主要是致癌。不同类型的电磁辐射诱发肿瘤的能力不同,大致可分为豫大类,即大剂量辐射致癌和小剂量辐射致癌。
大剂量电磁辐射是指由于人为的因素偶然造成放射性物质的大量释放。
(2)紫外线: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癌。
(3)某些纤维:长期与石棉、玻璃丝等致癌物接触的人,易患肺或胸膜的恶性肿瘤。
(4)慢性机械性刺激和创伤:可导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非典型增生,在有致癌因素作用的条件下,可诱发组织癌变。
3.生物致癌物 能诱发癌症的常见生物因素有:
(1)病毒: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如EB病毒与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关,c型RNA病毒与白血病有关,单纯疱疹病毒I~Ⅱ型与宫颈癌有关。
(2)霉菌:如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豆类食品中的黄曲霉菌毒素,可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
(3)寄生虫:血吸虫病与大肠癌、中华支睾吸虫与肝胆管癌
综上所述,致癌原因多种多样,虽然某一强致癌物也可引发癌症,但目前认为癌症是一种多原因引起的疾病。人们可能是接受了一种以上的内、外源致癌因素的作用,才发生癌症。在诸多因素中,有的致癌因素起主导作用,有的仅是次要因素。因而在同一致癌因素作用下,并非每个人都患同种癌症,即使是癌症高发区,同在致癌的环境中生活,也不是每个人都患癌,所以说癌症的发生与个体的基因和其他易感因素有关。
4.遗传与肿瘤 大量资料证明,肿瘤是多基因缺陷病,它与基因和遗传因素有关。人类及其他生物能够世代相传,基本特征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组成身体的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稳定。遗传物质的基本成分是核酸。核酸形成一个个基因,完成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常情况下,身体的各种功能处于平衡状态。当基因发生改变(如突变)时,相应的功能丧失或亢进,则出现疾病。人体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若单个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紊乱,则这个细胞可能出现“疾病”,或可能死亡。从根本上说,癌症是细胞水平上的一种遗传性紊乱,是一种多基因性疾病。
细胞生长受两类基因控制:第一类为抑制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第二类为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因。正常情况下,两类基因协同调控,使细胞生长和凋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减弱,或者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增强,都会打破这一平衡,导致肿瘤的发生。肿瘤是多基因疾病,如乳腺癌的发生至少有20多个基因缺损,而胃癌则有100多个基因有问题,它们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好发于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好发于年轻人的多发性大肠息肉性结肠癌等,多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肿瘤的发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也可能是一方面造成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对这些方面特别注意,肿瘤是可怕的,对身体有害的,我们远离它是最明智的选择,为了远离就要知道怎样预防和远离。祝各位都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