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病人的精神状态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忧虑、抑郁等不良精神刺激,可诱发肿瘤或促使肿瘤的复发、转移和扩散。大量的资料可以说明癌症病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有人认为癌症死亡病例中有1/3是被癌症吓死的,这足以说明精神治疗在肿瘤康复中的重要意义。
人生中最不愉快的事情莫过于受病痛的煎熬,而癌症病人还要面临死亡的威胁。因此他们的精神负担很重。他们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平时对疾病和挫折的认识和评价。有些人对治疗的适应和进入病人角色都比较快,这类病人一般都通情达理,生性乐观,把生老病死看做是人生规律。他们遇事镇定,能理智地对待疾病,满怀信心地同疾病斗争,因而康复较快或大大超过预期的生存期。有些人则比较悲观,遇事慌张、忧郁、孤僻,一听到自己患癌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冰凉、两脚站立不稳,心理的天平严重倾斜,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从此一蹶不振。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消极悲观的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差,药物毒副作用大,并能加速疾病的恶化,预后不佳;而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治疗充满信心,平时注意体育锻炼的病人,预后佳,五年生存率高。
因此,树立坚强意志,正确对待疾病,在肿瘤康复中特别重要。
树立乐观人生和坚强信心,消除忧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期待是癌症病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癌症不仅使病人的身体受到侵害,而且心灵深处也饱受摧残。他们最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他们希望单位领导、亲属给予就诊、住院的方便和经济上的资助;他们希望医生、护士专心致志地检查和治疗;希望同事、朋友经常来到床边,谈一谈工作生活上的趣闻,帮助解决眼前的困难,以驱赶死亡的阴影。癌症病人期待康复的心理促使病人在亲属的协助下四处求药,八方投医。他们寄希望于新方妙药的发明,期望医学奇迹能在自己身上实现。
期待往往令癌症病人把医生的鼓励、护士的微笑、亲朋的安慰、家属的体贴视作是病情减轻,甚至是即将痊愈的征兆;当病情加重恶化时,又期待着这一次反复后将出现好转。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尽管很重,但病人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坚持一个又一个疗程,寄希望于化疗药物把大量癌细胞杀伤后,换来一个健康的身体。当病人进入危险期,依然有所期待,希望起死回生,转危为安。这是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对康复有益。病情哪怕有一点点好转,对病人也是莫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战胜病痛的信心。
有信心战胜癌症并顽强生活的人,大脑中会产生希望和期待的良好兴奋灶,使免疫活动增强,异常细胞减少,促使癌细胞凋亡。相反,缺乏期待与信念,难以激发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可使癌细胞疯长。
曾获得波士顿马拉松比赛45~52岁年龄组第二名的迪克·莫伦,6年前患过淋巴癌,动过5次手术,接受过3个月的放疗,头发全部脱落。由于他敢于和死神抗争,不仅身体得以康复,而日成了马拉松运动员。
当一个癌症病人痛苦难熬时,如术后肢体残废、化疗后头发掉光时,还有什么比坚强的自信心更重要呢?如果失去了希望,他们心中的世界会显得黯然失色,他们理解的生命将虚无缥缈。精神崩溃是病情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护士有责任帮助病人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从险恶的情景中解脱出来。
相反,忧虑、恐惧、紧张的情绪可引发身体内环境的失衡,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严重地影响治疗效果和身体的康复。通常,癌症病人同时有恐惧和忧虑两种心理。因为癌症的折磨,使他们陷于强烈的恐惧之中,同时又表现为忧虑。因此,医护人员常常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
癌症病人的恐惧和忧虑的原因是复杂的,怕痛、怕死、怕残废、怕失去爱、怕失去强壮及正常生活的能力等。首先,他们为疾病的进程而忧虑,害怕死神的迫近,担心疾病一旦恶化出现的各种痛苦自己无法忍受;同时他们为面临的治疗、护理而忧虑,害怕治疗的种种毒副作用,害怕医护人员的态度不好。当然,他们也为自己的前途而担忧,担心从此将与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工作告别,害怕失去自己的身份、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一想到自己再不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觉得自己成了社会的累赘。癌症病人更多地为自己的家庭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