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大多数都会疼,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疼痛的程度也不相同。疼痛的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疼痛由肿瘤产生,去除肿瘤,疼痛自然可以消除。但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又不是那么简单,医生止痛治疗的指导思想也不能只立足于消瘤,而面对大量中、晚期肿瘤患者,彻底根除肿瘤是不现实的,治疗目的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这就必须研究止痛,而且是在没根除肿瘤的前提下止痛,这是肿瘤临床的客观需要。
癌痛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甚多,且相当复杂,又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举例如下:
新药、新疗法、新器械的不断出现会明显改变止痛治疗效果。如以往吗啡口服液及注射液只维持6小时,患者每日要用4次,如今已发展为缓释剂、控释剂等新剂型,每日只用药1~2次,方便了患者,提高了疗效。
以往对多发骨转移疼痛、腹腔淋巴结转移疼痛、肝、胰的疼痛较为难治,预后也差。近年来广泛开展同位素诊断及治疗,骨膦、阿可达、博宁的治疗已使多发骨转移疼痛明显改观等。
止痛用药应从低级用药开始,并应注重配合用药及中西药的使用。杜冷丁等麻醉性止痛药不具有预防癌症的临床价值,过早地应用这些药,再用其他低级止痛药或中药往往会失掉止痛效果。临床中每每见到长期应用吗啡得人要求用中药代替吗啡,这是不现实的。考虑到癌痛的预后,应当从长计议,指定用药计划,不能过早的把止痛希望全部寄托在吗啡、杜冷丁上。
影响止痛预后的因素甚多,相同的病种引起的疼痛,即使用相同的止痛药也不会有相同的疗效。认识用药的主体,相同的药物用在不同人身上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特别是止痛治疗,与个人的精神心理因素、自身素质、敏感程度、烟酒史、既往治疗史都可能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癌症患者的疼痛不一定都直接与癌症侵犯有关,故止痛药的应用也不能千篇一律,也应仔细检查原因以改善预后提高治疗。胆道、胃、肠等中空脏器梗阻使平滑肌剧烈收缩,其局部缺血与张力增加常引发牵涉痛,这种疼痛不宜立即应用止痛剂,应设法去除梗阻,采用营养神经药或镇静剂,可道道止痛效果。可见癌症患者的止痛也应先研究病因,即使采取相应措施,不可见痛就给止痛药。
癌症患者疼痛的预后也很多,有自身方面,也有外界方面。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自身疼痛,高额费用等等。
希望对您的就医提供些方便,如有疑问,请点击本站的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