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疾病资讯 >

支气管低度恶性癌的病理分析

更新时间:2018-06-19 12:06:53

首先认识支气管类癌,有关转接确定支气管类癌是临床病理的独立疾病,并使用“支气管腺瘤”之名。以后经各方研究,了解到所谓“腺瘤”并非皆属良性,且包括生物特性并不相同的几种肿瘤,即类癌、腺样囊性癌(简称腺囊癌)和粘液表皮样癌(简称粘表癌)。

一、发病率此种肿瘤并不多见,仅占支气管肿瘤的百分之几(4%以内)。Payne等报道Mayo诊所在32年间共见162例,其中类癌占89.5%、腺囊癌8%和粘表癌2.5%、腺囊癌30例和粘表癌32例。

二、病理1.类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的嗜银细胞,其胞浆内含有神经分泌颗粒,电镜下胞浆内见电子密度高的暗色小颗粒,可确定为此种细胞。正常情况下此种细胞散在于支气管上皮和粘液腺中,而较多见于大支气管及其分叉处,而较少见于小支气管,更少见于呼吸性小支气管粘膜(此处无腺体存在)。支气管类癌好发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而甚少见于肺实质中,此与Kuichitsky细胞的分布数量多少是一致的。

腺囊癌和粘表癌皆来源于支气管的腺体和其导管,故此种肿瘤好发于大支气管,而较少发生在较小支气管。

此种肿瘤多生长缓慢,由一处开始,呈膨胀性生长,少数可呈浸润性生长。肿瘤向腔内生长时,表面覆被支气管粘膜;向肺实质突人时,肿瘤边缘亦具包膜;仅少数为浸润性生长,肿瘤边界不清,此时可发生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肿瘤完全局限于管腔内者(腔内型)极少,向管腔内外生长者(壁间型)较多,而少部在管腔内、大部在管腔外者(腔外型)最多。

上述三种癌瘤的大体标本表现皆相似,即表面光滑,呈圆球状或分叶状肿物,多有完整包膜,切面呈棕红色、灰黄色或灰白色。瘤体最长径为不足1-15em,平均为3-4cm。管腔内部分肿瘤则覆盖支气管粘膜,此粘膜在镜下常见鳞状细胞化生。

此三种癌瘤的镜下表现不同。类癌的瘤细胞形态酷似胃肠道类癌,即细胞较小,大小一致,呈椭圆形、多角形或瓜子形,胞浆少而红染,或胞浆丰富而密布细小颗粒,可见嗜银物质,或者胞浆呈同质性。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深染,染色质纤细,核大小不一,很难见到核分裂像。细胞排列成巢状、片块状、索状或腺泡状。

2.腺囊癌

3.粘液表皮样癌 这种瘤来源于支气管黏膜的腺体及其腺管。

上述就是支气管低度恶性癌的病理分析,此种疾病也属于肿瘤的一种,我们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让自己患病的机会。

本站部分内容或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271533443@qq.com” 三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