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看,治疗肿瘤的技术还没有纯属到一定的程度,还是有一定缺陷的,专家还在继续调查研究,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肿瘤的实验室检查要检查的项目也不是一项、两项。下面专家告诉大家顺序:
目前常规化验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尽管有一定限度,但各种化验结果,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和确诊仍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临床上凡准备作治疗者,均应进行血、尿的常规化验和肝、肾功能等检查,以发现那些在临床查体中未被检出的疾患。
其检查项目不宜太繁杂,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可能选择,也不能图省事而过于简化,以免造成漏诊。另外,临床医生须注意不能仅凭一两项常规检查即下结论,应结合病情,将各种化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有互相矛盾之处,应考虑到其技术差异和可靠程度,认真进行复查核对,防止误诊。
1.尿液检查外观血尿多见于尿路肿瘤、肾肿瘤及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等。镜检尿红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肿瘤、前列腺肿瘤、子宫癌等,也可见于白血病;白细胞增多多见于肾肿瘤;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可见于白血病,胆红素结晶可见于肝癌。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多见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畸胎瘤、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尿测本周氏蛋白为阳性,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尿淀粉酶增高多见于胰腺癌。尿作黑色素试验若为阳性,可帮助对黑色瘤患者确诊。
2.粪便检查外观呈脓血便常见结肠或直肠癌,尤其细条状便,说明有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粪便呈灰白色且伴有皮肤黄疸者,可能为胆管癌或胰头癌造成,如作粪胆素试验阴性可帮助确诊。镜检大量红细胞提示肠道有各型良性或恶性肿瘤(如息肉、腺癌等)。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消化道癌肿潜血阳性率可达95%,且呈持续阳性,故粪潜血检查已被用作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筛选指标。
3.血液检查①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减低:轻中度减低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消化道癌症如食管癌、贲门癌、结肠癌、直肠癌。重度减低多见予癌症晚期,血液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②红细胞计数增高:多见于肾癌、肝癌,也可见于肺癌、前列腺癌、子宫肌瘤。
③白细胞计数减低:多见于白血病如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癌症晚期。
④白细胞计数增高:多见于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淋巴瘤、骨肉瘤、未分化网状细胞肉瘤,部分癌症晚期如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
⑤血小板计数减低:可见于急性白血病、再障、肿瘤放疗、化疗后。
⑥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部分肿瘤早期。
4.痰液检查正常痰液为无色或灰白色少量泡沫或黏液样,无特殊气味。外观红色或棕红色多见于肺癌。血性痰液呈血腥味多见于肺癌、肺结核,呈恶臭味多见于晚期恶性肺肿瘤。镜检有弹力纤维多见于肺组织破坏性病变如肺癌。痰液涂片染色作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5.胸、腹水检查血性胸、腹水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及卵巢癌等有胸腹腔转移时最常见的征象,涂片镜检有癌细胞可帮助确诊。
6.脑脊液检查潘氏试验阳性多见于脊髓腔肿瘤。镜检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脑肿瘤。糖含量轻度减少见于肉样瘤病,高度减少见于脑膜肉瘤病及脑膜白血病。
7.胃、十二指肠液检查正常胃液肉眼观为无色,含有少量鲜血时呈浅红色。当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出血量较大或血在胃内停留较久时,胃液可呈咖啡色。镜检胃液嗜乳酸杆菌增加多见于胃癌,发现癌细胞即可确诊。
基础胃酸排出量若大于5mmol/h,则对胃泌素瘤有诊断价值。游离酸和总酸度测定减低多见于胃癌。正常十二指肠液及胆汁外观为清晰透明,若外观带血多为肿瘤所致。胰腺癌时十二指肠液中常见血液,胆管乳头状癌时,胆汁中常有血液。
8.精液检查外观呈鲜红或暗红色时,多见于生殖系统肿瘤。镜检红细胞增加常见于睾丸肿瘤、前列腺癌。
肿瘤的实验室检查一般就是上述几种,顺序如上。有的患者检查程序需要患者进行配合,有的需要空腹检查,有的需要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抽血等等。希望上述说明对患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