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疾病资讯 >

癌痛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更新时间:2018-06-19 12:06:15

目前癌症的治疗在社会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有很多哀痛患者得不到治疗。我国是癌症大国,更是癌痛发生的大国,尽管在肿瘤防治上有人提出“三早”,力争在早期发现方面,扭转日益增长的癌症死亡率。

从城市居民死亡原因顺位来分析,1997年以来癌症已超过脑血管病位居第一,这就提示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中晚期癌症病人等待救治,而且这些患者中一半以上存在疼痛。面对这样多的疼痛患者,我国仍缺乏专门的治疗癌痛专门医疗机构、专科门诊及专科医师,癌痛患者救治尚感不便,缺少研究癌痛的专科临床研究机构。

(一)大医院不愿收治癌痛病人

我国有各种癌病的专科医院,但上规模的肿瘤医院不多,更少见专治癌痛的专科医院。目前各省已有省级肿瘤医院,癌症病人向大医院集中的趋势日趋严重,造成省级肿瘤医院应接不暇,这样,上规模的大医院挑选早期病人治疗,不愿收治中晚期患者,使大量癌痛患者被拒之门外。

(二)临床医生不愿研究癌性疼痛

病人多、专科医生少的现象在治疗癌痛方面较为突出,临床医师多认为,癌痛者大都为晚期患者,无法根治癌症则疼痛无法停止,不如研究手术及放、化疗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认为癌性止痛主要靠有限的几种药物缓解症状,科研前景不大,难以出现成果。

因此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目前癌痛对广大患者身心的折磨,针对目前社会上大量中晚期癌症患者急需救治的社会现实,在条件具备的省市,建立癌痛治疗的专门临床研究机构,在大型医院设立癌痛门诊,指派固定的经费和课题开展癌痛的研究,开展癌痛的临床研究,提高癌痛的治疗效果,以最大限度减轻和改善癌痛对患者躯体和精神的损害。

三阶梯止痛工作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倡导下,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10年来有了一定进展,但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三阶梯止痛工作的广泛开展。

(一)主导思想和客观需求仍有差距

我国麻醉品的生产充足,但临床应用不足,尚有癌痛患者得不到满足,原因很多。几十年来传统的主导思想是,麻醉性止痛药越少用越好,能不用就不用。药品主管部门及临床医生主要有两怕:一怕患者成瘾,二怕发生吸毒,这种思想延续至今,加之规定严格、层层审批、手续繁琐、麻醉性止痛药的应用仍有诸多不便。

不能否认,癌性疼痛仍是目前诸多疼痛中最剧烈、而且难以控制的疼痛之一,麻醉性止痛药,是控制重度疼痛最有效的药物。尚有许多国家,仍把麻醉性止痛药消耗量的多少,用做衡量止痛效果的水平,而我国的用量远远低于世界一般水平。可见我国要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各国交流止痛经验,仍有诸多尚待调整的工作。

祖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曾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止痛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西医学传入中国,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者各有特色、各有长处,二者的结合或用中西医治疗,实为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目前,中西医两法治疗癌痛在国内得到一定发展。在民间,患者主动采用中西两法治疗。在卫生专业部门,机理的探讨、新药的开发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少成绩,举例如下:

(一)应用中西医两种止痛方法并用以提高疗效

中医药止痛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与方药,并经长期的临床验证,证明有其独特的疗效,例如“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机,通过辨证施治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这些中药与西药止痛方法同时应用,可以提高镇痛效果,要么疗效相加,要么协同,要么互补,都值得深入探讨。

(二)中药可减轻西药止痛药的毒副作用

西药止痛药有诸多的毒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又常难以避免,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的多汗、消化性溃疡,吗啡类止痛药的镇静及呼吸抑制等。如辅以中药,则可以使西药止痛剂减毒或提高疗效。

(三)中药局部外用可与西药全身治疗配合止痛

中药外用可以用外敷的方法起到局部止痛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全身用药的机会,减少止痛西药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在古代,曾把中药用酒浸或做成黑膏外用,现在已发展成巴布膏新剂型,促进中药的透皮吸收,对胸肋痛、腹痛等都有一定止痛的作用。

治疗癌痛患者这件事情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医学家积极研究来解除患者的痛苦,当然患者也不要悲观,现在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未来非常可观。

本站部分内容或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271533443@qq.com” 三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