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疾病资讯 >

心理因素对癌症的作用

更新时间:2018-06-19 12:06:13

关于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转归的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恶劣和情绪不良的心理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系统的识别消灭癌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相反良好的心理情绪,可以调整和平衡机体的免疫机能,不但可能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还可使已有的恶性肿瘤处于“自限”的状态,或最终被机体强有力的免疫作用所消灭。因此,在人们研究恶性肿瘤自然消退的各种原因中,心理因素是备受重视的研究内容之一。

近年来,医学界出现了一个被人们重视的新的研究领域,称为精神神经免疫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人体抵抗癌系统中的心理态度,特别是心理、大脑及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提示:人的情绪状况、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均可以明显地影响到人的免疫系统。有文献认为,白血病及霍奇金病患者病情明显发展者,大多数与其绝望的心境有关,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如果自已对治疗效果怀疑而失去信心,长期处于焦虑的情绪之中,则术后的复发率明显增高。

在已经患有癌症的病人中凡是患者自身充满对癌症斗争决心的,有75%可以存活5年以上,而那些自认为没有希望,失去信心者,仅有35%存活5年以上。这项调查说明,精神状态和对待疾病的态度明显地影响着恶性嗜肿瘤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心理因素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各种复杂情绪变化的部位是边缘系统,而下丘脑又与边缘系统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而自主神经系统又负责着全身内脏机能活动的调节。而内分泌系统,是除神经系统之外,对机体一切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解作用的关键性功能系统。

内分泌激素对机体所有的生理功能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活动的高级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分泌活动接受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而心理变化又首先影响下丘脑的生理机能,因此也必然要影响到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心理变化可以通过下丘脑和内下丘脑控制分泌的激素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免疫系统的功能因心理因素则不良作用而降低,会产生胸腺退化,T淋巴细胞的生长成熟将受到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降低,白细胞活动受干扰,抗体活动能力降低等变化。

近十余年来,随着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及神经介质相互作用的了解,精神神经免疫等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和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虽然目前关于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有重要影响,这似乎已经取得了共识。精神状态良好则神经介质、激素等物质分泌适量,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平衡协调,免疫机能则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认为这种精神神经免疫调节在恶性肿瘤发展变化和自然消退或肿瘤细胞逆转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站部分内容或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271533443@qq.com” 三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