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疾病分类 > 大肠癌 >

中医治疗大肠癌思路之二

更新时间:2018-06-19 12:30:17

大肠癌(Coloreetal Cancer,CRC)指原发于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3位。我国CRC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就诊时多数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是日前治疗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诊疗技术的提高,结肠癌根治术后5年总生存率巳由20世纪70年代的50%提高到目前的64%。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调畅腑气,复其通降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通降是六腑的共同特性。大肠为六腑之一,司传导之职,具有“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的生理特点,在治疗上应 “通补兼顾不宜滞”。湿、毒、瘀等实邪结阻肠道,腑气不利,因而在治疗本病上有别于其他脏器的肿瘤,特别强调。宜通勿壅,忌投峻猛,缓缓图乏,以平为期”。湿痍阻滞、气机不利者可用燥湿化痰.苦辛开泄之品.“辛傲行,苦燥泻”,如五味异功散、连朴饮、平胃散等剂;瘀血阻络者亦可配伍行气活血药,如川芎、香附、玄胡等,以达气行血亦行之妓;胃失和降者,可配伍降气和胃之剂,如旋复代赭汤、桶皮竹茹汤等;腑气塞实、传导不利者,可伍以通下之法,具体又有清下、淘下、温下之不同。清下用于熟毒结聚干肠中之证,润下用于肠道津少血亏或气阴两亏而便秘者,温下用于寒湿、寒滞结于腑中,便下脓冻之证。在注重通降功能调畅的同时,仍需注意正邪的关系,制方宜求平和,切忌猛浪攻伐太过,“衰其大半即止”,如一味专事消削,势必适得其反,徒伤正气而与事无功。如苦寒易败胃,消伐太过易于耗气,破血之剂易于砖血,通下过度则伤阴津,这些均是在辨治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2 拓展给药途径,发挥中医优势 除常规口服给药的途径外,现有的中成药注射荆有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等,均可静脉绐药,发挥解毒抗癌的功效,亦可选用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以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病人口服给药困难,或在口服汤荆的词对给予静脉用药,可望发挥一定的作用。 灌肠给药也是中医的一个特色,因直肠黏膜有很强的吸收功能,即使是在病变过程中吸收功能亦很强,因而对不能手术或经放化疗后的患者,通过灌肠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相应地提高疗效。另外,CRC中晚期临床常伴有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也较困难.可以灌肠给药,克服经口给药的困难。如在不完全髓梗阻中选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喜树、凤尾单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胃轻泻作用的中药,可增进肠道内客物的排空,减轻肠道水肿;完全梗阻术中灌洗液中加入天南星、天花粉、鳖甲、括楼、牡蛎等消肿散结、润燥除胀之品。介入灌注化疗属于区域化疗。能使肿瘤及附近有关组织含药浓度增高,使得肿瘤细胞受到较强的抑制和破坏.同时因其他无关器官的浓度较低,故而毒副作用小,故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不能做根治性切除的晚期患者,在施行姑息性切除病灶术时植入药泵,应用莪术油等中药针剂进行区域性灌注治疗,在临床上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3 加强学科协作,筛选和优化有效方药 近年来,从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中药抗癌机制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筛选出了一些具有防癌、抗癌活性的中药及其提取物,如蝎毒、苦参碱、姜黄素、人参皂苷、莪术油、蟾酥等,但起步较晚,研究手段陈旧;对单味药的抗癌成分研究较多,已类似于西医化疗等等。应用如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方法等,从细胞凋亡及细胞分化等分子水平探讨中药的抗癌机理。对治疗有效的单睐药物进行饶化筛选,并争取能够提取出其发挥效应的单体。基于辨证的中药复方制剂,更能体现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如能明确其作用靶点,或结合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学优化其配伍,必将会使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医的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基本治疗法则,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相结台,在改善患者整体状况、缓解癌瘤和癌性胸腹水、配合化放疗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当一部分中晚期患者长期接受中西医结合甚至单独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寻找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模式,探索中医辨治的特点和规律,以更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是目前临床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站部分内容或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271533443@qq.com” 三日内删除。